取之于种植业,用之于养殖业和菌业,还之于种植业。我市有1000万亩耕地、1300万亩林地和1300万亩草地,全市年年都会产生159万吨农作物秸秆、34万吨苹果废弃枝条和1066万吨畜禽粪便。随着“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的发展,以往这些人们眼中的农业废弃物,如今变成了“香饽饽”。
近年来,我市立足区位优越、气候冷凉、农业废弃物丰富的资源禀赋,坚持把培育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体系的关键纽带,科学谋划,强力抓促,加快建基地、育龙头、延链条、强保障,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农业新的经济稳步的增长点。
今年5月开始打造的宁县盘克镇宋庄村林下黑木耳种植基地,日前已进入第二茬采摘期。“第一茬采摘黑木耳150斤左右,两茬预计采摘300斤,三茬预计采摘1500斤。”宁县盘克镇宋庄村党支部书记许泉义说。
今年年初,宋庄村召开村集体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共同谋划村内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结合本村地理位置、天气特征情况,确定了黑木耳这一种植周期短、产量高的产业。
为科学高效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先后制定了《庆阳市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食用菌产业推进措施》《庆阳市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方案》等系列文件,各县(区)坚持“全市一盘棋、一县一特色”,积极打造优质食用菌生产基地,以香菇和木耳为主,双孢菇、平菇、羊肚菌等品种为搭配,形成了以西峰区、华池县、庆城县、合水县主产木耳、香菇等木腐菌,宁县双孢菇,镇原县、正宁县平菇等草腐菌的发展格局。
为了推进食用菌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我市出台招商引资、项目支持、产业奖补、贷款贴息等利好政策。西峰区、合水县、庆城县、镇原县在大棚建造上,按照面积、棚数、棚型分别给予不同的奖补扶持。西峰区、庆城县、环县、华池县在菌棒生产环节,对香菇、平菇、木耳种植户按棒进行差异化奖补扶持。镇原县、合水县对覆土栽培的羊肚菌、双孢菇、姬松茸等按面积给予奖补扶持。
积极实施“千名农技人员下基层强服务”行动,坚持把农技人员服务基层与职称评聘挂钩,鼓励引导农技人员下沉一线,指导全市创建食用菌示范乡镇4个、建办科技示范点13个,以点带面引领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质效明显提升。
截至目前,全市新建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13个、设施大棚1351个,累计分别达到40个和3727个,面积达3937亩。生产食用菌菌棒1.05亿棒,食用菌产量达23539吨,其中平菇7775吨、香菇9828吨、木耳3161吨、羊肚菌789吨、双孢菇720吨、榆黄蘑616吨、其他650吨。
日前,在位于西峰区彭原镇鄢旗坳村的庆阳黑木耳菌种选育基地,洁白如玉、肉质肥厚、圆边单片的白玉木耳进入了采摘旺季,白玉木耳成功引进并培育成功,填补了西峰区木耳种植空白。
大部分种类的食用菌只适应中低温环境生产,夏季食用菌无法利用自然气候开展培育生产,产业高质量发展增速减缓。庆阳晶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借助庆阳本地优越的天气特征情况,通过挂袋的栽培技术,充分的利用土地空间,发展夏季白玉木耳种植,凭借白玉木耳生长周期短、产量大、种植效益高等优点,一年最多可种植3茬,每棚产值至少能够达到3万元。
庆阳黑木耳菌种选育基地让白玉木耳扎根董志塬,是我市依靠科学技术支撑、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食用菌产业已形成“菌种扩繁、菌棒加工、菌菇生产、品牌营销、菌渣利用”全产业链体系,食用菌生产水平显著提升。欣盛创优公司引进固体菌种生产线、三联液体菌种深层发酵生产线各一套,目前生产香菇、黑木耳、猴头菇、平菇等品种的原种及栽培种3000多袋,已投入到生产,填补了我市菌种研发的“空白”。庆阳晶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系统性整合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菌棒生产、灭菌、接种设备,组装成国内顶级的全自动黑木耳菌种生产线。甘农蘑力公司引进荷兰三次隧道基料发酵和菇房智能温控栽培技术,建设集农业废弃物堆肥发酵菌菇基料、工厂化周年菌菇生产、有机菌菇精深加工、冷链储运配送服务、菌光互补低碳节能和菌渣生产有机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项目。
依托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加快构建农业废弃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全市累计培育饲草料生产加工公司12个、合作社86个,建成有机肥加工公司18个、菌棒生产主体15个,突出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总体达到85%以上。
城壕镇现代农业菌光互补示范产业园坐落于华池县城壕镇余家砭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目前,园区内菌光企业并驾齐驱,互促互融,探索出我市食用菌露地种植的新模式,实现了菌光互补、效益叠加,为群众铺就了一条依托产业、依托务工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2022年至2023年,该基地仅黑木耳种植培养面积就达到1100亩、约1200万棒菌棒,木耳干品产量550吨,同时还开展了玉木耳、赤松茸、羊肚菌等菌类的试验示范种植,公司累计产值达到5000万元以上。
按照“企业管两端、群众管生产”的发展路径,我市各县(区)积极探索创新联农带农有效模式,助力企业持续增产、农户长效增收。全市招引晶晶生物、甘农蘑力、庆阳双升、智赢达、甘肃鹏旭等食用菌有突出贡献的公司27家,依托企业带动培育合作社和家庭农场36个,培育发展菇农448户,产业高质量发展逐步向千家万户延伸。
通过采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基地+农户”“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经营模式,实行“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等方式,引导农户通过资金入股、土地流转或进厂务工等方式参与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据调查,黑木耳、香菇、平菇棚均年收入可达到6.5万元、4万元和3万元,群众进场务工年收入在2万元至3万元,有力助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依托食用菌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全市打造形成“津华高塬菇”“悦堡里”“登镇缘”“蘑力丰”“陇东大地”“乐菇园”6个食用菌特色品牌,食用菌市场竞争力大幅度的提高。各县(区)利用快手、抖音等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线上带货销售羊肚菌、香菇、木耳等食用菌产品,整体销售形势持续向好。特别是这几年,我市注重用好反季节农产品生产空档期,充分的发挥高原夏菇独特上佳的品质优势,各类食用菌产品深受市场青睐,平菇、双孢菇等鲜品畅销周边市县,香菇、木耳、羊肚菌等产品远销国内大中城市,出口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华池县菌棒出口韩国、澳大利亚,实现创汇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