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2-13 03:46:53 | 作者: 产品中心
“这是咱们自己培育的食用菌菌包,相较于市面上的菌包,价格更廉价。它不只质量上有保证,运输本钱也更低”近来,在仁和区啊喇彝族乡官房村瓦窑组,栽培户陈朝宪带着记者观赏了上一年建成投用的菌包出产车间。到现在,这儿已出产菌包100万余包,村集体经济完成增收约15万元。
车间内,一个个黑色的平菇菌包规整码放在地上,圆柱形菌包外裹着一层通明的塑料薄膜,堆积成一道长长的菌包垛。该车间占地上积约1700平方米,装备4间恒温空调培育房,培育出产平菇、小香菇、羊肚菌、大球盖菇等食用菌。
“车间室内恒温控制在15-18摄氏度之间。咱们收回使用农户抛弃的果树枝、玉米杆、玉米芯等作为原材料,调配成菌包出售给栽培户,每亩可下降2000-3000元的本钱,村集体经济每亩增收1000-1500元。”官房村党支部书记唐定海介绍,村里聘请了专业方面技能人员培育和办理菌包,保证质量和产值,并为栽培户供给技能培育和练习,帮他们提高栽培水平缓经济的效果与利益。“咱们靠卖菌子盈余,自己出产的菌包,原材料与营养成分的投放量心里都有底,一包至少能够出7-8次菇。”栽培户陈朝宪和记者说,他家种了平菇、香菇、竹荪等10亩食用菌,本年产值20余万斤,年收入估计60万元。
自2019年试种食用菌至今,啊喇乡已开展70余户乡民栽培食用菌,面积300余亩,食用菌全工业销售额1200余万元。下一步,官房村将着手进行商标注册,构成前期供给菌种、中期供给技能指导、后期担任收买的工业形式,完成食用菌全工业链形式,助力乡民增收。(邓欣雨 诸彦佟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