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气高温湿热,食物容易腐败变质。河粉、凉皮、肠粉(卷粉)、米线(米粉)等湿米粉以及长时间泡发的木耳、银耳等,在高温潮湿天气下,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易引发中毒。近日,一些地区的市场监督部门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醒,提醒众多购买的人“嗦粉”需谨慎。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近日,广东省卫健委官网发布通报,7月广东省共报告3起一般及以上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有两起为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米酵菌酸是什么,为何会发生米酵菌酸中毒?米酵菌酸,一种由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剧毒毒素。
河粉、肠粉等酵米面类食品在高温潮湿的天气下易产生米酵菌酸毒素,中毒后的病死率超过50%。为此,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家庭不要擅自进行酵米面的制作。
来源:深圳市场监管 夏日炎炎 对于广大吃货们来说 嗦一碗粉 无疑是一件酣畅淋漓的事 河粉、肠粉(卷粉)、陈村粉、粿条 米线(米粉)、濑粉、凉皮 …… 不过 “嗦粉”虽爽 但最近潮湿多雨和高温的天气却让河粉、米粉等湿粉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进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增加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
近日,女子吃凉皮后米酵菌酸中毒住进ICU引关注。高温潮湿天气,小心食物被米酵菌酸“盯”上。致命的米酵菌酸藏在哪些食物里?玉米面、米皮、凉皮等谷类发酵制品,长期泡发的木耳、银耳,马铃薯粉条、山芋淀粉等薯类制品,如果出现发黏、变质,绝对不能再吃!
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通告,7月广东省共报告3起一般及以上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有2起为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共致2人死亡。为何近期米酵菌酸中毒事件高发?
炎炎夏日,来一份清爽的凉皮是不少人的选择。近日,河南永城市两名女子因食用变质凉皮导致米酵菌酸中毒,1死1伤,令人惋惜。
近日,官方通报两女子吃凉皮1人死亡引发公众关注。河粉、肠粉等食物在高温潮湿的天气下易产生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病死率超50%。米酵菌酸听起来有些陌生,但每年因它导致的中毒甚至死亡的悲剧却接连在上演。
近年来,一些地方曾发生因食用酸汤子、湿米粉(如河粉)、变质木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甚至造成死亡。经调查,均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引起。为帮助消费者了解和掌握有关食品安全知识,避免发生此类食物中毒事件,特作如下风险提示。
食品安全米酵菌酸中毒是我国病死率较高的一种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中毒食品主要为家庭自制发酵食品,常见的有三类:一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如酸汤子、臭碴子、糯玉米汤圆、吊浆粑等。二是变质鲜银耳。三是发酵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天气炎热,凉拌粉、凉皮等酸辣开胃的食品深受大众欢迎,宵夜炒河粉也是广东人的至爱。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提醒,吃这类食物一定要留意保质期,优先选择放在冷柜里销售的、有定型包装、在保质期内的产品。
米酵菌酸是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致病变种的细菌代谢产生的外毒素,其环境适应能力强且耐受干燥,可在外环境下长期存留。
酸辣爽口的凉皮、清爽弹嫩的木耳、爽滑筋道的米粉……炎炎夏日里,这些食物都是深受大众喜爱的美味。
夏季高温天气马上就要来临,爱嗦粉的同学要注意了:在这种天气里吃米粉,有一定的概率会中毒!这是因为湿性米粉或凉皮会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引发中毒。那么,米酵菌酸毒素到底从哪里来?还能快乐嗦粉吗?米酵菌酸是什么?1977年,米酵菌酸首次在我国东北变质酵米面中被发现,属于食源性致病菌。
夏日炎炎,对于广大吃货来说,嗦一碗粉无疑是一件酣畅淋漓的事。然而近年来,由鲜湿粉(如河粉)、凉皮及泡发木耳等引起的中毒死亡事件也屡见报道,其中的罪魁祸首便是米酵菌酸。7月8日,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提醒,提醒广大市民要警惕米酵菌酸中毒。
近期,新闻媒体报道河南两名女子吃凉皮后中毒,致1死1伤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原因是米酵菌酸中毒。今天就来聊一聊米酵菌酸:一、米酵菌酸是什么。
新京报讯 5月16日,河南省消费者协会微信公众号公布消息,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米面制品、木耳、银耳等经长时间发酵易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威胁食用者的身体健康。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消费提示,凉皮等当天购买当天食用,不食用浸泡过夜的黑木耳。
近期,广东天气高温湿热,食物容易腐败变质。粿条、河粉、凉皮、肠粉(卷粉)、陈村粉、米线(米粉)、濑粉等湿米粉,以及长时间泡发的木耳、银耳,在高温潮湿天气下,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易引发中毒。对于过期食品,要坚决予以废弃处理。
椰毒假单胞菌在自然界都会存在,受其污染的食品如未妥善储存或超过保质期食用,引发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的风险增大,且米酵菌酸耐高温,煮沸也不能破坏其毒性。
因为吃凉皮,导致两女子一人死亡,一人住进ICU,这三类食物夏天食用,千万注意!#吃凉皮中毒 #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中毒 #米酵菌酸毒素 #木耳中毒
疑似米酵菌酸中毒该怎么样处理?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中毒与职业病科主任菅向东表示疑似中毒需要尽快就医。治疗方式上因其没有特效药,所以要进行毒物清除、血液净化以及生命体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