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8-11 09:34:03 | 作者: 卧式干燥机
四平戏又称为庶民戏,起源于明代“稍变弋阳”的四平腔,自明后叶传入屏南以来,至今在当地已传16代,历400多年。2006年,由屏南县建议申报的四平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
到现在,屏南县的四平戏传承人共有13位,其间健在者11位,包含国家级2位、省级1位、市级4位、县级4位。
屏南四平戏曾有过光辉年月,也历经了社会变迁的洗礼。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撑下,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及酷爱非遗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四平戏的抢救、维护与传承取得了必定的作用,但仍然负重致远。今日,咱们把镜头对准一位一般的民营剧团团长,叙述他与四平戏抢救与看护的故事。
陈官购1978年从军的时分,想不到他会当上团长,更想不到的是:此团长非彼团长。
他本年66岁,上一年9月26日,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痛苦难忍,不得不动手术,被钉上16厘米的钢板。卧榻20余日,手机铃动静个不断,都是团里的事。
他是省级非遗——屏南红曲制造与黄酒酿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但是,他的微信名与酒无关,而与非遗有关,仅仅此非遗非彼非遗——“陈官购屏南龙潭四平戏曲团”。
屏南四平戏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陈官购是团长,龙潭村人。
4月22日,记者见到他的时分,这位身高1米8、身段瘦弱的汉子弯不了腰,步履缓慢,坐车还需绑护腰。他说:“我觉得有点累。”
早年,龙潭是有传说的当地,与龙有关;现在,它仍是有传说的当地,是“诗和远方”。廊桥流水人家,听风吟,赏柿红,看雪落,待春来。
不为人知的是,屏南四平戏诞生于此。据传,“弋阳腔”是明代后叶四大声腔之一。明末,村里名叫陈清英(音)的农人从江西学来,构成“四平腔”,至今已传16代,为陈姓家族传统祖业。
屏南四平戏有其光辉的前史,但上世纪90年代后,代代务农的乡民纷繁涌入乡镇,1000多人的村庄最少时只剩下100多人。陈旧戏种陷入了没人看也没人学的窘境,村里老艺人看着心痛。2007年2月,他们拉着主任一起找到住在县城的陈官购,说:“请帮助把龙潭的四平戏曲传承下去。”
在乡民眼里,官购是一位能人。2003年,他从福建省燃料公司下岗,回龙潭在哥哥的酒厂作业,做起了闽派红曲黄酒。2003与2006年,这一黄酒获评福建省著名商标和福建省名牌产品,企业也被确以为宁德市农业产业化龙头。
县领导说:“官购,你自己家园的戏曲都没人管,你作为企业家,要为家园的作业多做一些奉献啊,要抓一下咯。”
“县里研究一下,你们和县职业中专联合办班。他们担任文明教育和学生办理,你们担任艺术训练、根本功训练。”
官购容许了下来,于2007年11月13日,注册建立屏南龙潭四平戏曲团,这是闽东区域仅存的一个四平戏曲团。从此,他成为一名“团长”,次年在县里支撑下,于屏南职业中专校内建立屏南龙潭四平戏传习所,第一届招生50人。
10天后,陈官购拿到纲要,经审阅经过。随后,他找到剧团共建单位——省试验闽剧院,恳求援助。
时任副院长陈建军导演容许了下来,说:“官购,咱们是来扶贫的,你不要提导演费啊。”
就这样,他们分头举动,边写剧本、边谱曲、边导演、边排练,马不断蹄干了49天,总算花招“做”了出来。时值盛夏,艺人们一天到晚赶戏,到表演时,已有几人挂瓶。
2009年8月17日,《戍台名将甘国宝》在屏南县电影院表演。散场后,人们津津有味:“30多年来,没看过这么好的戏。”
表演完毕,因为经费不足,陈官购补助了30多万元。并且,艺人49天集训的误工费还没有发。
闻知此事,屏南闽剧团老团长对陈官购说:“你为咱们老艺人、艺术界争气。这些人的作业我来做。不发薪酬,便是到电影院排演、表演的两个晚上,一人发200块钱,总共400块钱给他们。其他就算了。”
参与表演的,有四平戏传习所第一届学生。结业后,他们四散营生去了。这是他们参演的第一部戏,也是最终一部戏,是第一届学生,也是最终一届。
陈官购排了一出戏,贴了30来万元。后来,他来到福州屏南商会,做起黄酒生意,还到武夷山当了一年酒厂厂长。渐渐地,把补助的窟窿填上了。
2014年12月底,他回到屏南预备春节。县里领导找到他,说:“官购,停了这么多年,你再不抓一下,这四平戏真会没了。”
每年阴历正月十五和二月初八,家族建议演戏,是村里特有的文明。每逢此刻,农人变艺人,台上武器在手,恰似实战,环环紧扣,威猛传神;“千斤白,四两唱”,念白和唱腔波澜起伏,喜怒哀乐从口中流出;更有插科打诨,观众哄笑……
他好像没理由不妥这个“团长”。这一次,他的使命是:抢救和维护四平戏。为此,他处处找项目,找资金。
2015年,他在县里资金支撑下,请10来位四平戏老艺人会集到县城宾馆4天,完成了《中三元》《白兔记》《反五关》等三本传统戏的录音。
2017年,他又在县里支撑下,完成了《赠宝带》《沉香破洞》等10本传统剧本的复排,均录像留存。
2023年,他用向文明部申报立项取得的5万元钱,出书了《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性项目——四平戏》一书。
博物馆日常需求有人办理。为此,他找到乡政府说:“这是做公益的,做好了,是村庄复兴的打卡点,一年那么多人来观赏,看馆的薪酬要考虑一下,不能我个人来贴了。”
采访中,他和记者说:“曾经,四平戏口口相传,有音乐没有谱。我计划请求项目,搞个丛书,请老艺人作谱。今后,年青人有个资料学。”
“自己少贴一点就好了。”他不忘补一句,“要等有钱才来做,底子什么样的作业都做不成。”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扶持濒危剧种,大大改进了它们的生计情况。获益于此,屏南龙潭四平戏又回到舞台中心。
2019年10月,全国高腔优异剧目展演在江西抚州举办,来自各地的17个剧团、19部戏参演。屏南龙潭四平戏曲团是福建省派出的仅有一个剧团。
为了这趟展演,县里拿出5万元经费予以支撑。陈官购带着20多位老艺人,包了一部大巴前往。看到其他剧团预备好的剧种介绍资料摆在专家们面前,有模有样的,他皱起了眉头:“咱们不单单是代表四平戏,还代表福建省。”
所以,他在当地暂时找人做了四平戏宣传册,也摆到专家桌面上。尽管匆匆忙忙,不行精美,但还好,他们表演的《对阵·调五方》很成功,取得现场专家的高度评价。
那日晚上表演完毕,已是9点多。陈官购和艺人们在现场合影,留下了难忘的瞬间。他们悲喜交集,但更多的是幸福和自豪。
来抚州现已3天了。陈官购已囊中羞涩,剧团没钱再住一晚,遂包了一辆车,连夜回屏南,赶在清晨2点前。
2020年,剧团到昆山参与“戏曲百戏(昆山)盛典”;2021年和2024年,参与第八届、第九届福建艺术节戏曲会演;他们还屡次赴榕城参与戏曲经典百折、戏曲“水仙花”表演活动等。
这些高光时间,离不开各级政府的维护和支撑。据剧团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今,向上级请求到四平戏维护与惠民表演等经费合计200多万元。这些资金有力地推进了濒危剧种的抢救维护。
县有关部门介绍,近年来,县里组织四平戏曲团到省内外参与各类重要表演,在当地展开惠民表演300多场,并推进进校园传承……
长期以来,四平戏被喻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一朵带泥巴的古莲花”。陈官购的剧团是一个农人业余剧团。
陈彩云本年50岁,是剧团前台最年青的艺人。她在龙潭村办理了一家民宿“小宅门”。
从2020年开端,每年夏天,县里在龙潭村剧场进行惠民表演,为时两个月,逢此,陈彩云都有上台。
“我要靠民宿挣钱日子。假如惠民表演放在其他当地,让我关门两个月去演,那是没办法的。在村里,我能够照顾到两端。”她说。
陈官购弥补道:“艺人多在福州、宁德等地打工,挣钱日子。我要调他们来,得提早一个月组织,让他们请假。”并且,办理也难。“民营剧团的艺人,想走就走。你给他200元,福州长乐的给700元,他就不在你这儿演。”
上一年10月24日,四平戏《夺图奇缘》参与第九届福建艺术节戏曲会演。落暗地,观众散去,带着点惋惜:这个戏什么都好,惋惜没有年青的面孔……
据了解,剧团艺人大多数年龄在六七十岁。两位国家级传承人,陈秀雨已然80岁,在表演时还在后台帮腔,陈大并76岁,久卧病榻。
陈官购说:“带这个团,我要考虑许多。艺人外出,忧虑安全,要为他们买稳妥。在高速上,上厕所,要一个一个盯着,怕他们上错车。”
要处理这些烦忧,他以为,必定要有年青人来学,并且要在体系上保证,不能搞业余,只要专业化才行,“除非有固定作业,年青人才干安下心来学演戏。要给他们一个安稳的根本收入,哪怕仅仅差遣工的薪酬,一个月1000多块钱”。
所以,他上一年给县里打了陈述,期望能给20个差遣工名额。他信任:“假如能取得支撑,有个起步,四平戏的传承就有期望了。”
1978年,他应征入伍。那晚,村里搭起了舞台,点亮了灯,恍如白天。舞台上,鼓声震天,四平戏老艺人们以一场戏相送,头戴铠甲、手舞刀枪,嗓音嘹亮、一唱众和,气势煞是雄壮……
2024年夏,陈官购(左四)在村里博物馆向前来展开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介绍四平戏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