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在读博士李女士实名举报导师周某某对其骚扰的消息;让大学师生关系的话题再被网友关注;真实的情况怎么样,需要相关单位去调查核实!
从网络上的消息看,举报内容比较的生涩难懂,里面的关系很是复杂;举报人李博士没有把情况说得很清楚;她说已经把相关材料已经发往河海大学的纪委信箱,也仅此而已!
最近,河海大学一位女博士实名举报自己导师周某某的事,引发了不少关注,高校里“师德失守”这话题,又被网友们吵翻了天。
据说,2025年5月6日,河海大学2019级博士生李某某向学校纪委发了封举报邮件,实名揭发导师周某某,列出的问题包括学术不作为、利益输送,更不可思议的是言语骚扰。
尤其是2022年10月开题前,周某某单独约谈她,过程中不断说些乱七八糟的性暗示,扯私生活,完全和学术无关。也正是这一场对话,让整件事彻底爆发。
从曝光的聊天记录来看,大多数内容就是约个饭、顺便看看东西,并没有特别露骨的话,目前看起来要认定为性骚扰,确实有点难。但更多被扒出的细节,也让这件事看起来没那么简单。
比如女博士的男朋友就明确说,导师分的那一万元奖金和她没关系;导师这边也提到,女博士和家人关系紧张,说的话家里人不太信。
从聊天记录看,双方的对话更多还是围绕科研经费来谈,焦点也是在所谓的“培养经费”上。导师甚至表示可以直接和她父母沟通,把聊天记录也发给了他们,态度看上去挺坦荡。
而所谓“性骚扰”这部分,实际上也是女博士自己说的“我觉得是”,她还明确说不希望有第三方介入调查。
转钱这事儿,其实是周某某觉得女博士对他开的公司有点帮忙,算是一种“分红”或报酬。但在女博士提醒下,他又把钱退了回去。
虽然他们是在深夜微信里聊这事儿的,但收了又退,硬说有利益输送,其实有点牵强。
至于骚扰这块,确实有些聊天内容不太妥。比如曝光出来的几段记录,有一次是约吃饭,一次是导师在女博士老公出差时想去她家看看,还有一次说了句挺让人不舒服的话:“男人都是这样,因为生理反应。”这种带暗示性的语气,确实有点越界了。
三次上门被拒的说法如果属实,那就更显得不合适了。虽然还没到铁证如山的地步,但也够引起警惕了。
她自己说材料已经发到纪委邮箱,但整个事情讲得像“悬疑小说只放了第一章”,光放个引子就没下文,看得人直挠头。
细看聊天记录,主要就是周老师几次约李博士吃饭,还总想“顺道”去她家“坐坐”。女生感觉自己一个人在家,这时候导师非要上门,怎么看都有点不太对劲,就委婉地拒绝了。
在她看来,这种举动已经踩了线,是带有目的的“骚扰暗示”。不过除了这几次邀约,聊天记录里也没有特别实锤的内容。
至于周老师是真的关心学生,还是心里另有所想,现在还真说不准,得等后续调查给个说法。
从李博士晒出来的聊天记录来看,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周申蓓对她的私事那叫一个“关心”,问得特别勤快,感觉都快把人家户口本翻个底朝天了。
更离谱的是,明知道李博士老公不在家,周还非得找个“不顺路”的理由要上门“看看她”,这借口糊弄谁呢?
三岁小孩都不信,网友都看不下去了:“这导师也太没边界感了吧?学生是你家人吗?”
不仅是言语上的骚扰,还有点经济上的问题。李博士入学后,2021年周申蓓就在她丈夫的公司里占了1%的股份,还分了红。这关系要说清白,怕是挺难让人信服的。
根据李某某晒出的聊天记录,原本说是谈论文,结果周某某突然话锋一转,开始打听她的感情状况,还隔三差五地暗示“师生之间其实也能更亲密”。
但从那以后,李某某的心理上的压力慢慢的变大,周某某不仅没收敛,反而开始打压她,说她“心理素质差”“不适合做科研”,这态度变化也太明显了。
师生关系里掺杂金钱,本身就很敏感。如果李某某说的是真的,那确实得查一查。导师要是在帮她老公做生意,那对她的学业评价还能公正吗?有没有滥用职权,这都说不准。但问题是,她这部分说得不太清楚,没提是哪家公司,怎么合作的,也没具体证据。光一句“我老公给她分红了”,说服力太弱。
其实她这封举报信背后,暴露出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学术圈里,导师权力太大,学生处于绝对下风,一旦维权就很难;二是虽然有举报渠道,但流程太不透明,真出事了,学生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找谁说理。
再看看河海大学这边的反应,5月12日就回应说收到了举报,还成立了调查组在核查,动作还算挺快的,没让大家等太久。但网友们可都盯着呢,谁都不想这事最后不了了之,都希望能有个公正、透明的处理结果。
其实这事也暴露出学术圈一些老毛病:导师和学生的关系本该是为了搞学术、传知识的,可偏偏有些人把这层关系搞成了权力游戏,既想捞好处又不负责任,整个氛围都被带歪了。
为什么李某某多次投诉都没回音?网友质疑得很犀利:“是不是因为对方是教授,学校才装聋作哑?”要不是这次被曝光到网上,怕是这事儿还得被捂着。
其实河海大学这事根本不是个例,近年来高校里类似的丑闻层出不穷。归根结底,问题出在导师权力太大,学生维权太难。
导师一句话能决定你能不能毕业,可学生连个靠谱的投诉渠道都没有。虽然教育部说得好听,“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可真落实起来,不是说证据不足,就是怕丢学校脸,结果往往不了了之。
[免责声明]本文所涉及的时间、事件过程以及图片均来自互联网,用以传播正能量,无任何低俗或不良引导。请读者不要一概而论,也不要陷入人身攻击等不必要的行为。对待这一事件,请保持理性,不要轻信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如有关于本文真实性、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等问题,欢迎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积极予以处理。
“理想i8撞重卡”视频已将乘龙车标打码,知情者称东风曾第一时间与理想沟通,对方拒绝删除测试视频
一位接近东风汽车的有关人员和记者说,事件出现后,东风第一时间与理想、中国汽研进行了沟通,但彼时两家公司态度强硬,认为自身也因测试遭到了水军等攻击,拒绝删除测试视频。
经查,2024年3月以来,嫌疑犯王某庆、崔某龙等人开发并运营“树拍”App,利用平台参拍委拍模式,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向社会不特定群体募集资金。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8月10日(报道)新疆伊犁,男子发现邻居房子常年无人住,便将空房“霸占”三年,法院:判男子支付邻居30000元(九派新闻)
孩子养着养着就大了 每天都在开发新技能#平平淡淡小日子 #日常vlog
为督促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充分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和司法权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百四十八条规定,决定对有规避执行、抗拒执行或拒不申报财产及申报财产不实行为的被执行人予以司法拘留。
不识字老人两年被扣近9000元话费,女儿拿出超长账单,电信:退回误扣2600元
有广东江门的街坊报料,她62岁的妈妈不识字每个月手机话费就是靠存折代扣,直到今年4月,有银行工作人员提醒其线元都有。
厦门:女子1997年银行存入2万元定期,27年后看到利息傻眼,法官查明关键疑点
牛皮纸档案袋里装着两张已经泛黄的“1997年存入”的手工存单。这是66岁的魏阿婆存了27年的养老钱,如今却成了她和银行之间难解的官司。近日,厦门思明法院发布这样一起案件。
255万拍下校内51平商铺3年经营权,因不能卖烟酒放弃租赁,校方:赔偿3年租金差价损失75万元
经过多轮竞拍后,以年租金85万元合计255万元的高价拍下3年经营权。然而许先生的经营执照项目包含“烟酒”,学校在招租时明确不得售卖香烟、酒水,要求他变更营业范围,不愿放弃烟酒生意的他及朋友选择毁约。